面對禽流感公眾不必恐慌,這種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,科學的防控知識要充分掌握。
據了解,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。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一般表現為發(fā)熱、咳嗽、少痰,可伴有頭痛、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等癥狀。重癥患者病情發(fā)展迅速,表現為重癥肺炎,體溫大多持續(xù)在39℃以上,出現呼吸困難,可伴有咯血痰;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、休克、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,甚至導致死亡。一旦出現發(fā)燒、頭痛、咳嗽、全身不適時,應戴上口罩及時就醫(yī)。切記要告訴醫(yī)生發(fā)病前有無到過禽流感疫區(qū)與禽類接觸史,并在醫(yī)生指導下正規(guī)治療和用藥。
日常生活中,我們接觸較多的是人流感。那么,禽流感與人流感之間有何區(qū)別?人流感的死亡率低,但人傳人的風險大;相比之下,禽流感的重癥病人比例大,死亡率高,人傳人的風險小。從目前情況看,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都是散發(fā)的。從目前的證據來看,這種病毒沒有足夠的人傳人的跡象,大家不必談禽色變。
說到傳染病,人們可能會想起曾在中國肆虐的SARS,H7N9與SARS的癥狀雖有類似之處,但是兩者并不一樣。兩者的病毒分類,病毒來源和宿主不同。此外,SARS的傳播能力比H7N9要強。SARS發(fā)生以后,國家對疾控部門投入增加,目前傳染病的防控技術進步了許多,診斷更加及時準確,H7N9流感病毒是可防可控可治的。
在日常生活中,市民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類、鳥類或其糞便,兒童應避免直接接觸家禽和野禽。如發(fā)現病(死)禽、畜,不要自行處理,應報告當地畜牧部門與衛(wèi)生部門。不要購買活禽自行宰殺,不接觸、食用病(死)禽肉或畜肉,不購買無檢疫證明的鮮、活、凍禽畜或產品。生禽、畜肉和雞蛋等一定要燒熟煮透。注意飲食衛(wèi)生,在食品加工、食用過程中,一定要生熟分開,避免交叉污染;處理生禽、畜肉的案板、刀具和容器等,不能用于熟食;在加工處理生禽、畜肉和蛋類后要徹底洗手。
在飲食中,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、奶制品和高蛋白的食物,少吃煎、炸、烘、烤的食物。平時勤鍛煉,多休息,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過度勞累;不吸煙,勤洗手,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飯前便后要洗手,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清潔的手絹、紙巾等遮掩口鼻。室內宜多開窗通風。若有發(fā)熱或呼吸道癥狀,應戴上口罩,并立即就診,切記要告訴醫(yī)生發(fā)病前有無禽類接觸史或外出旅游。